格物致知 追求卓越。自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坚持“教学立院、特色办院、科研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思路,紧密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在党的建设、人才工作、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研工作、服务地方、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党建工作有特色
五年来,在校党委领导下,学院党委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深入开展“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项目,全面推进学院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2018年,学院教师党支部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于2021年1月成功通过验收。2019年,学院党委获山东省教育系统、烟台市和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首批山东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学院注重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和业务能力提高,党委书记和党委副书记作为省派第一书记挂职锻炼两年,2名副院长分别借调到国家基金委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锻炼。2021年,学院党委获批学校首批党建工作标杆学院,并于2022年通过终期验收。2022年,学院党建“双创”成果案例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党建示范创建与质量创优山东高校案例集》。
人才工作有力度
五年来,学院聚焦学校人才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按照“寻才-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工作思路,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引人和用人并举,加大引才力度,搭建聚才平台,完善选才机制,强化服务质量。2017年以来,成功引进国家级人才团队1个、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团队2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教授6名、副教授3名、优秀博士30名,获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团队2个。截至2022年,学院有专任教师75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5人,兼职/合作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2人,具有海外经历的20人。拥有半导体芯片制造、功能分子设计等国家级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2人,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学院师资队伍整体实力正向专业化、国际化、高水平的道路快速迈进。
学科专业有优势
学院聚焦半导体光电国家创新产业需求,依托物理学基础研究创新引领优势,积极探索以人才培养、重大科研项目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学科发展模式,突出重点,培育特色,全力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推动学院本科、研究生学科专业与平台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学院现有物理学、公费师范生(物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个本科专业。2016年,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群被评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2021年物理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学位点合格评估,物理学被确定为山东省博士学位授权点重点培育学科。平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新建气敏感材料和传感器实验室、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二氧化碳能源转化实验室、碳中和创新中心及纳米器件模拟设计人工智能计算平台等科研平台4个。新建创新创业实验平台1个、专业众创空间1个。获批“十三五”山东高校分子设计与材料合成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高校半导体器件与光电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人才工作站1个、烟台市微纳器件与特种芯片工程实验室平台1个。
人才培养显成效
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学校办学定位,立足山东、服务全国,面向未来基础研究和教育人才需求,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深厚教育情怀、较强创新能力和良好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
推进落实三全育人,大力建设育人环境。通过建设学生实践作品展示区、物理文化育人功能区、创新成果育人功能区、基础实践能力培养区,逐步形成事事育人、处处垂范的育人环境和理念;通过讲好学科相关的红色故事、“双创”文化墙、党史文化墙、物理先驱报道、物理文化长廊建设和革命基地学习熏陶,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和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奋斗的理想和信念。1人被省高工委授予“十佳辅导员”称号,1人获省高工委“十大师德标兵”提名奖,1人获山东省高校教师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创新大赛铜奖,1人荣获山东高校辅导员讲党史优秀短视频展示活动三等奖,1人荣获云顶体育第四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
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按照“强化基础、重点突出、重在素养、面向创新”的培养思路推动教学改革。2017年以来,获批省级、校级教改、教研项目20项,16人次获评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杨传路教授荣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烟台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张志红、王德法老师荣获云顶体育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抓好学生工作“三驾马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支队伍齐驱并进,引领学生在学风建设、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方面不断取得丰硕成果。2017年以来,学院已培养本科毕业生1640名,就业率91.8%,升学率37.4%,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6项,荣获国际级比赛奖项46项、国家级比赛奖项146项、省级比赛奖项363项,3支团队获评省级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1个班级获评省级先进班集体,1个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1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7人获得省政府奖学金,6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6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1名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1名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篇,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30篇,获得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科研工作有突破
学院科研工作瞄准国际前沿,凝练研究方向,成果档次不断取得突破,在省内外的学术影响不断提升。2017年以来,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项,其他省部级项目46项(含优青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2项,获批烟台市校地融合项目2项、烟台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第一通讯单位发表SCI收录论文287篇;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山东物理学会青年学术奖、山东光学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各1项,烟台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
服务地方与合作交流结硕果
聚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创新支撑作用,紧紧围绕山东省发展战略布局,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成果转化。部分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成功实现转化,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开展硅漂移探测器关键技术攻关,实现高端X射线探测器芯片国产化。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可有效带动高端装备制造、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环境保护等领域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全面提高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化核心竞争力。2019年,李正教授联合山东东仪光电有限公司主持的项目获批2019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1480万),李正教授入选烟台市“双百人才”计划,加入高端光谱仪及核心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企业横向课题15项。
学院创办“山东省物理名师暨名校长论坛”,为我国从事物理学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交流平台,为促进我国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积极举办全国乃至国际重要会议论坛活动。2021年,学院承办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朱邦芬院士和40多位教指委委员及全国160多所高校的近400位代表参会,并在《物理与工程》封面上刊登云顶体育简介。
近五年,学院先后主办山东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物理教学技能工作坊;作为会员单位参加烟台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作为联盟单位参加山东省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举办2019年全国分子束外延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会议、山东省物理名师暨名校长论坛、山东省第十一届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第一届山东省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山东物理学会2017学术年会暨院长(系主任)年会、2017泰山学术论坛——新能源材料结构与设计专题等全国、省级学术会议12场。承办山东科学大讲堂,利用学科优势,打造科普队伍,为全省开展两场科普报告,王德法老师入选首批山东省科普专家人才库自然科学类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