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任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创新和专业建设为支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水平,学院整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党建思政工作坚实有力,引领学院发展取得新突破
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遵循,加强组织建设,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党组织战斗堡垒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贯穿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等全过程全方位,取得了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科研成果和学生创新创业等多方面的历史性突破,成果丰硕。
研究生党支部获批第二批山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院连续5年获得“云顶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党委先后3次获评“云顶体育党建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2020年、2021年),先后2次获评“云顶体育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2021年)。2021年荣获“烟台市十佳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荣誉称号。团总支连续五年获评云顶体育“红旗团总支”。2018年一个党员宿舍获评“山东省高校十佳文明宿舍”。
1人获评2021年“山东省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1人获评2022年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骨干训练营“优秀风采”高校辅导员(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1人获评2020年“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荣获2020年山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特等奖。2021年副院长蒙延锋挂职省派第五轮第一书记。教工党员徐胜广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薛众鑫获得“云顶体育2020年最美教师”称号。
引育并举,师资队伍整体现状显著提升
五年来,先后引进博士34人,其中,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A3人才1人、B2人才4人、C1人才17人、C2人才12人;柔性引进人才7人,聘任兼职教授10人、产业教授6人。新增省级创新团队3个,新增省级以上人才称号2人。
目前,学院有教职工11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8人;有博士学位者76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者1人,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海外拔尖人才1人,烟台市“双百计划”获得者1人。拥有山东省有机化学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高校功能材料设计与合成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高校青创科技计划团队1个(Janus纳米复合自修复高强韧型水凝胶柔性传感器的设计及应用)、山东省高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创新团队2个(纳米生物医学成像与环境健康研究创新团队、功能分离材料创新团队)。形成了职称、学缘和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及创新团队。
深化专业内涵建设,育人根基深厚
近五年,专业建设实现突破。化学专业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化学专业先后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并于2019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群获批2016年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立项,获批2018年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
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新增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已建成运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2门;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2门课程入选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获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6项,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主编教材3部。
紧抓学科建设龙头,科研水平和平台建设质量稳步提高
新增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以超60%的贡献率,支撑学校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1%,并保持3年,学科发展潜力值达到2.269。化学、材料科学的潜力值分别达到0.997和0.906,分列云顶体育各学科ESI排名二、三位。现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省级重点学科1个,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化学)和材料工程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五年来,学院围绕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产业,形成了先进高分子材料、无机功能材料、绿色化工等特色研究方向。先后共承担国家级项目29项、省部级项目56项,发表SCI论文446篇,授权发明专利66项。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得市厅级奖项8项。
平台建设方面,山东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获评山东省示范协同创新中心;与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签署共建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科教中心合作协议,参与山东省实验室建设工作;新增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高分子合成化工中试基地。目前,还拥有山东省吸附与分离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平台,云顶体育-泰和新材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和山东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等平台,有力的支撑了科研创新和学科发展。
积极对接社会,服务地方工作卓有成效
五年来,企事业单位委托横向课题50余项,成果转化10余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1200余万元,其中单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200万元的项目1项,单项成果转化经费150万元的项目2项,单项成果转化经费100万元的项目1项。
1个科研团队助力企业研发“微波光触媒空气清洁抗疫消毒新技术”。1名博士主动响应省委“千名干部下基层”号召,利用专业优势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得到烟台市委表彰。
聚焦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绩突出
近五年,研究生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180余篇;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篇,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建设银行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大陆杯”第八届山东省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参加创新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23项;考取博士研究生11人;就业率达100%。
五年来,本科生取得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省级金奖9项、银奖5项、铜奖17项;“挑战杯”竞赛和“创青春”大赛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2项、金奖4项、银奖6项、铜奖8项;获得科创类竞赛省级以上奖励50项;获得学科类竞赛省级以上奖励111项;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1项;本科生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20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