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那年夏天,黄修志取得博士学位,从上海乘坐绿皮车来到烟台工作,转眼间已过去了九个年头。在他看来,青春并非仅仅停留于求学时期,执教云顶体育的九年时光,仍然构成了一段与诸多师生共同奋斗的青春岁月。2020年他作为教师代表在全校开学典礼上曾说:“我坚信最大的骄傲和幸福永远来自于学生,你们是我们最美的期待。我骄傲于为同学们打开一扇窗,照进一道光,让好学深思的读书种子生根发芽。我幸福于此生要和一代一代的青春读书成长,仿佛我永远也不会老去。这就是一棵树绿遍天涯树,一盏灯点燃万家灯。”
黄修志,云顶体育文学院教授,先后获聊城大学教育学学士、武汉大学文学硕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他26岁博士毕业,32岁被评为正教授,系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者、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博士论文被中国海交史学会会长评为“近二十年来大陆中朝(韩)关系史研究领域最优秀者”。工作以来,他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将研究方向聚焦于东亚史、儒学文化、语文教育史三个方向。他矢志于以学术创新助力东亚人文交流、“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以科研反哺教学,推进新文科建设、培养新时代的社会科学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引领科研,培根铸魂,心怀“国之大者”,服务乡村教育振兴、全民阅读及两岸文化交流。
作为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他将学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理论宣传成果,构建新型智库,在党史宣讲、语言文字、“一带一路”等方面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和社会关切。他政治立场坚定,注重理论武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被省委宣传部选入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17-2018年被教育部借调在京工作一年,在科研管理、团队建设、新闻宣传等方面颇受锻炼,在多项工作中贡献力量,熟悉当前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构建新型智库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要求,为两个司局全体干部讲授党课并获得好评。他利用学术研究专长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三篇关于党史、语言文字服务国家治理的理论文章,多次受地方政府邀请开展党史宣讲。2018年受中央电视台邀请,他在《百家讲坛》出镜讲解“一带一路”和东亚海洋文化方面的历史。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教工党支部围绕全民抗疫、课程思政、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
作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他打造了一系列东亚史研究标志性成果,开创了东亚史研究新范式,服务东北亚安全,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近5年来,他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在研1项,完成1项(结项等级“优秀”),获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特别资助。入选省高层次人才库,担任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及反观研究”负责人、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通讯评审鉴定专家及多种CSSCI期刊审稿专家。多次受邀赴中国香港及韩国、日本、美国等高校访学交流,为哈佛燕京学社高级研修项目学员,已获省政府公派留学基金资助,将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亚洲研究系担任访问学者一年。已用汉语、韩语、英语在国内外权威、CSSCI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在权威杂志《世界历史》发表2篇,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获省级成果奖2项,点校整理韩、日古籍多部,受韩国历史学会邀请,为韩国权威杂志《历史与现实》撰稿介绍中国学界关于中韩关系史研究的动态,促进了中韩学界的互相认识。
作为高校一线教师和本科生班主任,他坚定教育情怀,用科研反哺教学、育人,创新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新文科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全民阅读和两岸文化交流。他担任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语文专业硕士生导师,主编国家规划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简史》,出版文学著作《京华望北斗》,提出“人生文学史”“新文科师生阅读研究共同体”等理念。他创立石榴花读书堂社团,发行首家大学生书评杂志《石榴花》10期,邀请海内外专家举办42次石榴花大讲堂,出资为学生设立学术调研课题57项,创立石榴花小讲坛、石榴花观书会、石榴花阅读推广服务基地等,开创的“杂志抗疫模式”“阅读育人模式”受到学校党委好评和《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即将出版国内首部大学生班史《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指导诸多学生考取“双一流”高校研究生或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2021年策划组织了首届乡村教师暑期研修班,对142名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开展党史教育及教学培训,策划组织的教育部对台教育交流重点项目“品读中华经典,书写两岸人生”,被评为省“优秀对台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