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外国语学院2018级学生张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英语本1806班班长、外国语学院党委学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张瑜在自己的大学四年中有着丰富的经历。在校期间获得云顶体育年度百优学生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获得“五四评优”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山东省优秀学生荣誉称号,获得新生二等奖学金、学校二等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及省政府奖学金,带领班级获得“先进团支部”荣誉称号。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第七届互联网+大赛志愿服务以及为期四个月的教育实习等。
她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踏实”。从选专业到学业管理、班级事务处理、学生会工作开展以及社会实践进行,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没有浮躁之意。她的种种经历就如同品尝绿茶,入口苦涩,但回甘无穷。
选择自己的热爱
当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张瑜坦言“当初选英语这个专业是因为自己对英语的爱好”。带着从高中开始的对英语的热爱,张瑜开始了忙碌充实又饱含意义的大学生活。
其实大一的时候张瑜并没有给英语足够的重视,也同很多人一样,认为英语只是一个工具,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可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以及观念的转变,她逐渐意识到,英语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很多理论性的知识,比如全英文的《理论语言学》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张瑜去积累词汇量,继续前行。
相较于很多人背单词、练口语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意识到英语学习重要性的张瑜在大二的时候奋起直追,坚持每天早上背100--200个单词,并将这些单词运用到实际的做题中。既要有“输入”,也要有“输出”,她根据老师的建议,在练习口语的软件上每周用纯正的发音朗诵至少一篇英文材料。这一切都给她的英语打下了良好且坚实的基础,也再一次唤起了她心中对英语的热爱。
自律是做出来的
在与张瑜的交谈中,她从未说起“自律”两个字,但她的所有经历都透露着她极度的自律。
在大一到大三的三年中,张瑜几乎是全身心扑在了学生会上,但即便如此她依旧可以兼顾好自己的学业、班级事务、学生会工作和社会实践。当被问到如何才能像她这样处理好繁多的事情时,她说“要想平衡好各个方面肯定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我觉得没有人会在不用努力的情况下同时兼顾好这一切。”她也并不追求“学神”的形象,直言“我是属于那种不是很聪明,但是比较努力的。”
张瑜举例说,如果她这一天,上午用了三小时、下午也是两到三小时来忙班级事务和学生会工作,那么她一定会在晚上,不管学习到多晚都一定会把老师当天讲过的知识再复习一遍,才会去做一些娱乐的事情。第二天早上忙完学生会的工作后,她会翻开课本把当天要学的知识先预习一遍,课上专心听讲,课后继续投入工作,周而复始。
只有极度的努力、专心和自律,才能造就如此优秀的人。
迎难而上,永不认输
没有人前行的路上是一片风平浪静而没有半点风浪。
张瑜也有过“至暗时刻”。当时学生会刚换届,她被调到了一个事务比较繁忙的部门。部门里只有她和另一个也是刚从别的部门调过来的副部长。两人对这个部门的情况都不了解,只能一点一点从零学起。那是她大学三年来最忙最累的一段日子。
当时张瑜也是很沮丧的状态,但她并没有崩溃,也没有撒手不管,而是选择“逼自己一把”。早上五点半起床,从南区来北区值班,晚上十点半回宿舍复习一天的课程然后睡觉,期间除了上课、吃饭,就一直抱着电脑做表、发通知、接触部门事务。慢慢地,她发现自己的学习并没有落下,工作也能适应得很好,心中也产生了一定的成就感,“我觉得是这股成就感在推着我不断地往前走”。
她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没有糊弄,也没有放弃,一步一个脚印,迎难而上,走向自己的胜利。
纸上得来终觉浅
张瑜在社会实践方面的经历十分丰富,她说“上了大学就应该充实自己,去丰富自己的一些阅历”。她在大一的暑假参加了东营市“萤火虫”计划支教志愿服务,从那时候开始,她几乎每个假期都会去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她说,参加不同的社会实践可以见到不同的人,经历很多事,“这些是在大学的课堂上、社团里,甚至是学生会中都学不到的一些东西”。
而这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也对她的人生方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面临着毕业,到底是考研还是就业?最终她决定去考选调生,她认为选调生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她说,身为党员应该冲锋在前、享乐在后,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基层去。她深知基层工作的不易,但她在大三寒假去一个村子里担任过一个月的村支书助理,对基层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发现自己适应得很好。她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让自己在基层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为基层人民送去温暖。
在采访的最后,她也有几句话想要送给学弟学妹们。“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珍惜并享受大学四年的黄金时光,珍惜生活,认真学习,汲取营养。也祝愿各位学弟学妹们能够在大四的六月份收到令自己满意的offer。”(陈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