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们是金奖,我们没有辜负你们的期望!”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高教主赛道第四组排位分数显示后,“固土成型”团队负责人曲柯宇忘情地喊道。话音未落,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们紧紧相拥在一起。
少年负壮气 奋烈自有时
“那是在2019年的秋天,我刚加入徐文龙老师的实验室。我在植株种植教学的视频上看到,主播暴力拆掉包裹在刚买来的植株外围的黑色塑料盆,然后随地一丢,既没有重复利用价值又破坏环境。所以我想能不能利用所学知识研发一种方便植株运输又不会造成污染的技术。”曲柯宇回忆起项目研发初衷时道:“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徐文龙老师时,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技术研发初期,团队面临人员数量少、资金少、种植技术缺乏等问题,甚至连实验用的植株都几名团队成员凑钱买来的。徐文龙知道这件事后,把同学们聚集起来开了一次长达四个小时的组会,下决心要把项目做好,并决定个人出资购买所需要的试验植株等必需品。就这样,“固土成型”团队正式组建。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项目从一开始致力于开发无甲醛绿色环保粘合剂,到主打国家颁布的限塑令,致力于花卉苗木移栽过程中塑料盆的替代,到最后花卉苗木和边坡防护两个领域的双管齐下,在短短几个月内,项目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重大调整。每次专家建议,团队都会录音,开会讨论分析,敢于抛弃原有思路,并迅速调动各方面资源,进行新领域的探索。经过一年半的科研积累,项目已经有了充实的内容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
面对产品批量生产并实地使用的压力,团队迅速做出调整,进行团队成员的优化,从单一的化学院学生,在一周内扩大为包括商学、数学、传媒、农业、生命科学、信电等多个专业的综合团队。三位指导教师也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徐文龙老师提供了其课题组20余位同学作为项目研发的后备力量,放弃了五一假期,迅速生产出中试规模的产品,并进行包装试用。辅导员李扶摇调动学院五一回家的同学,对他们家乡的花卉苗木市场进行了调研。学院院长刘希光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提供了多家相关单位作为合作伙伴和校外支持。省赛夺金之后,项目并未停止,整个暑假期间,项目组仍然保持每周一会议,对项目继续完善。
为了降低固土成型剂成本,团队在实验室里反复进行实验,期间试用花卉40余种,用花总量200余株;为了防止产品技术外泄,刘希光联系多家企业租借厂房、设备,确保产品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为确保产品的实际效果,李扶摇带领团队成员赴临沂、潍坊等地推广产品,获取了6家公司的投资意向书;为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准确测算竞品分析,团队成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分赴省内9市,参加了北京、郑州、山西举办的花卉园艺博览会、农业博览会以及学术会议,探访6个种植基地,调研13个大型花卉市场,采访34个种植商户,拍摄照片157张,省外最远至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乘坐交通工具时长超过70个小时,总行程超过9000公里,有许多项目讨论会甚至都是在火车上完成的。此外,团队成员共制作修改PPT80多版,撰写商业计划书100多份,整理相关证明材料1000多页。终日的奔波劳累和反复的模拟答辩不仅没有让团队失去斗志,而是迎难而上,最终在全国500个项目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
莫道功名需百战 愿效水滴洞石穿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团队始终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比赛结束后,团队成员便又重回实验室,开始了对“固土成型”新一轮的改良。她们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提到:“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唯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只有并肩同行,才能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应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积极投身环境保护的事业中去,与国家、人民一道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