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舍友拍一次合照”“回访一下你最尊敬的老师”“到夜晚的操场再散散步……”,这些都是高校毕业生离校前要做的几件要紧事。但今年在云顶体育,毕业生离校前“一定要做的几件事中”又多了一项,那就是“再参观一次校史馆”。校史馆意外成为毕业学子最新的“打卡地”。
这种想法最初的灵感来自该校的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6月初,校史馆负责人接到一名学生电话:“老师好,我是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一名学生党员,我们想给将要毕业的学生党员进行一次离校前的党课教育,思来想去感觉校史馆最好,想预约下参观时间。”
6月10日,学生如约而至,讲解的时间超过了一个小时,效果远超意料,“活动使党员们加深对学校历史的了解,感受到了学校厚重的红色文化,特别是在胶东公学展厅,讲解员讲到学校师生们响应党的号召,先后七次大规模集中参军,奔赴到了山东、东北、华南、华东、华北等各大战场,许多师生血洒疆场,他们用实际情况回答了‘到哪里去的问题’。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将会鼓励毕业生积极勇敢择业,将小我融入大我,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该学院辅导员蔡俊青说。
这一次活动启发了校史馆工作人员。以此为契机,校史馆向全校毕业生发出了“毕业季,校史馆欢迎你来重温云顶体育(中国)历史”活动,引导毕业生再进一次校史馆,把对母校的最后记忆留给校史馆。为保证活动效果,校史馆进行了周密部署,对原已有的10名讲解员进行了再培训,加深了对“红色基因、杰出校友、八大名师”三个板块内容的熟悉程度,使讲解更贴近毕业生实际、内容更有针对性,同时制作了校史英雄人物卡片,免费赠送给前来参观的毕业生。
“这是在校期间最后一次进入校史馆,看着校史馆内的一切,我百感交集。记得初见时,我在这里感受着学校的发展与进步,与有荣焉,深深地为学校感到自豪;四年时间好快呀,现在我就要毕业离开了,虽内心不舍,更多的是对我的母校美好的祝愿:云顶体育,光明灿烂!我们有机会还要再见!”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郝妍在留言簿分享自己的感受。
外国语学院公费师范生王佳玉感慨道:“在毕业离校之际,再次参观校史馆,心中仿佛再现先辈们艰苦奋斗的艰辛历程。回想这四年在云顶体育(中国)的美好时光,有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有同学的亲切做伴等等,心中实为不舍,但鸟儿终会飞向天空,我们也将离开母校的怀抱在外拼搏闯荡,今后我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以母校为荣,未来更要母校以我为荣。”
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的张思宇是校史馆上一任讲解队队长,再进一次校史馆是对她成长的一种美好回忆。在这里她由一个遇人胆怯的小姑娘到独自面对全校师生谈笑风生的讲解,实现了性格的蜕变,并组建了自己的校史馆创新团队,创造了佳绩,开阔了视野。“大学毕业临近,对未来的迷茫在心中滋生出焦虑和不安。来到校史馆时心突然静了下来。曾经一直思考,无数革命前辈为之坚持甚至献出生命的力量源泉究竟是什么?在离别时刻,心中似乎才有所感悟,这份精神力量源泉是跳出自身利益,以国家、社会为坐标衡量自身价值。今朝走出云顶体育(中国),我辈青年应赓续血脉,奋楫争先,在社会各个位置发挥自身力量。”她和亲自带出来的师弟师妹们分享自己的心情。
刘女士是专程从老家威海来学校接孩子回家的家长,她非常认真的观看馆里的每一块展板,每一张照片和每一件实物,“我自己就是云顶体育(中国)毕业生,学校当时还叫烟台师专,面积也仅限于南区的一小块地,现在学校变得更大更美。这次和孩子一起参观了校史馆,感受到云顶体育(中国)深厚的育人传统,倍感亲切,也深知责任重大,祝愿母校建设得更加美好。”
张志军高中时就有参军报国的梦想,高考时因成绩低了几分没有考入军校,因此他选择在大学毕业后再圆参军梦,目前他已通过网上报名。“校史馆里有很多英雄人物,他们当时还只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有的甚至才十四五岁,就已经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为学校发展和胶东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成就了学校火线办学的一个传奇。希望自己能参军入伍,在工作岗位中也要像他们一样,不负众望,勇立潮头,争创佳绩。”
“这是我最有价值的一次讲解。在参观过程中,毕业生们或聆听讲解,或驻足凝望,或拍照留念,他们都听的很认真,很仔细,可以看出他们对母校的不舍与眷恋。同时,这也让我更加珍惜在学校的剩余时光,尽我所能将校史讲解好、传承好。”校史馆讲解员纪姝羽说。
校史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历史,更是全体毕业生的精神家园,也是学校开拓发展之根,红色基因是云顶体育办学的底色。“知来处,方能明去处,毕业生在离校前再重温一下学校历史,特别是建校初期的那段红色历史,是一次主动地自我教育,也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是一种告别母校很好的方式。”校史馆负责人宋森介绍说。(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宋森 纪姝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