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云顶体育(中国)要闻

云顶体育(中国)要闻

【党代会巡礼】国际教育学院:坚持“中外融通 和而不同”办学理念 建设“优而特”的精致学院
日期:2022-12-18 阅读:
打印

国际教育学院自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院工作置于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的主旋律发展思路之下,全面深入贯彻“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宏观方案,做好学院的跨文化教学和交流的具体工作;以打造“优而特”的“精致学院”为核心目标,统筹好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中外学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中外融通,和而不同” 的文化氛围,形成和谐共生的学院环境;推行“厘定精要化方向,建设精专化团队,落实精细化培养,进而打造精致学院”的“四精”举措,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中外教学创新效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国际学生教学工作。学院留学生教育体系完备,规模和质量再上新台阶。国际学生汉语言文学本科、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汉语言专科专业、短期语言研修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等构成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顺利通过国家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学生国别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培养来自40个国家的国际学生 2589 人,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外国硕士30余名。留学生获得全国“互联网+”国际赛道铜奖 2 项。新西兰籍毕业生刘昭昂在第二十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获大洋洲赛区冠军、全球总决赛第四名。

疫情影响下国际学生教学面临很多冲击与挑战,学院积极研讨,多措并举,确保线上教学不间断,教学质量不打折。研究成果获得省级线上教学优秀案例管理类三等奖1项、获得省级推荐案例2项;同时,积极挖掘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汉语桥”“中华文化大乐园”“海外教师培训”等线上团组项目,三年间承担14个线上团组的语言和文化教学工作,培养学员近2000人,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砥砺奋发,促进本科教学高质量发展。学院坚持“以本为本”的理念,打造精专化团队,凸显专业特色,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教学的“外、导、践、创”的特色已形成,教学成效明显,获批省一流专业。建设线上开放课程 3 门;获批省本科教改项目 2 项;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立项 1 项;省一流课程 2 门;省级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数字化优质课程 1 门;获得省青教赛一等奖1项;省首届课程思政比赛一等奖1项;校首届教学创优比赛一等奖一项;新建教学实习基地7 个。教学反馈好,在第三方评价报告中,毕业生对学院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平均为99.33%。

有组织科研开新花

近些年,学院转变意识观念,充分发挥有组织科研在激活学院整体发展、提升学院发展品质中的作用,已经形成了一支行稳致远、特色鲜明的国际中文教育学术团队。这支团队在“破五唯”的理念指导下,以“三高成果”为抓手,打造了以“高层次项目——高水平论著——高档次获奖”为中心的“科研螺旋”,产出高水平学术论著近50多篇(部),国家社科项目最近连续8年不断线,获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省社科奖4项,专业教师师均纵向科研经费达到 2.9万,超额完成学校给定的师均科研经费2万元的任务。

以“分类分层”的理念抓“彩虹式”团队建设,夯实有组织科研根基。学院现有31名专业教师,76.7%拥有半年以上海外经历,70%拥有博士学位,63.3%为双师型,硕士生导师11名,博导1名,省本科教学名师1名,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名,烟台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获山东省青教赛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教师1名。学院采用“分类分层”理念,将31位专业教师按学术背景和近五年研究兴趣分布到“彩虹式”团队布局中,不仅培育了学术增长点,而且增强了教师的参与感、归属感和获得感,也营造了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

以“重大需求”为导向抓团队和科研平台融合性建设,为有组织科研提供学术增量。学院将平台与“彩虹式”学术团队绑定,共同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中的研究焦点。“国际中文教育研究”团队连续三年获批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汉字研究、虚词研究和语法研究3项国家社科项目,2022年度连获4项语合中心、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课题,夯实了学院对外汉语教育的核心特色。“跨文化交流与海外汉籍”研究团队获批珍稀文献整理、汉语史语言文化、韩国相关典籍中汉语词汇整理等方面的国家社科项目3项、教育部社科项目3项,获批海外汉籍整理类省社科专项项目9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3项)。“鲁韩文化交流资政研究”团队获批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6项,向教育部、省教育厅等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5份,在《光明日报》内参《情况反映》发表内参1篇,增强了学院的资政智库研究特色。“外向型学习词典研究”团队获批国家社科项目5项,国家语委课题4项,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开放课题15项,形成学院研究的新“热力圈”。

以“抓关键少数”的举措打造团队中学术“箭头人物”,促其在有组织科研中引领作用的凸显。学院以“三高成果”为学术箭头标志,本着“二八原则”运转学术团队,形成了一批学术“箭头人物”,引领各自团队的发展,形成了“老中青”有序衔接、紧密融合的梯队,增强了团队科研活力,彰显了教师的学术风格。

精细化培养育新人

学院通过打造对中外学生的“精细化”培养模式,为中外人才培养提供优越的软硬件环境,培养具有卓越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胜任中国语言文化传播工作的各类中外人才。

坚持学业导师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做实做细“一对一导师制”,对本科生实行精英化培养。成立导师团队,由教授、副教授、博士等29名专业教师组成,每人每级指导2—4名学生,结合学生个性和禀赋开展精准学业指导和引导。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实施“暖心工程”,在考研前为学生送去祝福和小礼物;在毕业季为学生定制专属印章;在疫情防控线上授课期间,班主任、辅导员会同学业导师构建了心理帮扶工作网,设立“7*24小时热线”,通过线上聊天、心理班会、推送心理知识文章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学院搭建了提质、增效、培优“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近年来,各年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通过率持续保持100%,打造出“海外汉籍回家”、“汉教+”、“语行天下”等科创项目,形成了具有中外特色的双创成果,学院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比例超过70%。学生获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3项;省级金奖3项、银奖3项、省铜1项;全国“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大赛金奖1项;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省级金奖1项;第八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获省级一等奖1项;山东省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等。学生共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8项(其中国家级重点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0项,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51项,获批立项学生占比在全校名列前茅。

坚持实践育人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小学堂’推普攻坚服务团”应用“线上教学+网课自学+专项小课”的教学模式,帮助四川凉山、甘肃临夏、新疆喀什等多地的少数民族教师提高普通话水平,并在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获评国家级优秀实践团队、省级优秀实践团队称号。

坚持学风建设与考研就业相结合。学院在抓好日常学风之余,逐步形成了“以考研深造促学风、以学风促考研深造”的浓厚氛围。近五年,学院平均考研升学率56.36%,2022届毕业生考研深造率57.58%,985、211、双一流高校升学率占升学总人数的52.63%,再创历史新高。学院整体就业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师编、事业编等高质量就业学生占比高。

国际教育学院将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持续推进学院教学、科研、学生培养三大任务的高层次结合,不断构建学院的新发展格局,为把学院建设成新时代的“优而特”精致学院而努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