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云顶体育(中国)要闻

云顶体育(中国)要闻

【党代会巡礼】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十年奋楫磨一“箭” 今朝扬帆再出发
日期:2022-12-16 阅读:
打印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围绕服务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积极引进、消化、融合韩国蔚山大学的先进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紧密对接行业企业,汇聚优势学科资源,打造国际化多元育人环境,走出了一条国际化与本土化“融通发展”之路。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即将迎来建院10周年。十年磨一“箭”,以四次助力海上卫星发射和成功获批“船舶与海洋工程”硕士点为标志,学院的改革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提质增效、行稳致远、服务大局的新阶段。

坚持党建引领,办学治院彰显新气象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党建引领一盘棋、三会一课健机制、创新载体激活力、特色品牌出实效”的工作思路,拓展“思政育人、实践育人、双创育人”三环聚力的创新举措,倾心打造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形成“一核三环”的党建特色育人品牌。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精心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全体党员和青年学生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目前学院党委下设1个教工党支部、3个学生党支部,在校党员94名,其中教工党员25名、学生党员69名,入党积极分子430人。

创新“党建+”育人模式,构建“一融双高”党建工作体系,提高党员培养质量和工作成效,促进学院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创新。学生党支部“家校共育”思政工作品牌在省教育厅《教育工作简报》作为典型经验推广。《以党建活力激发学院内生动力,提升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在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研讨会(上海)上作典型交流发言。积极探索党员分类管理模式,在师生党员中实施“头雁式”“星级式”“目标式”“连线式”分类管理,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构建了新时代“三全育人”的良好格局。

2017年,学院党委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工作案例优秀作品。2018年,主持团中央重点研究课题《微公益模式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研究》,荣获“全国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2019年,“一米阳光”微公益志愿者团队获得中国扶贫基金会善行100·温暖行动“爱心团体”;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微公益”临终关怀爱心项目》荣获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金奖、全国铜奖。2019年,学院党总支荣获云顶体育党委优秀基层党建突破项目、优秀“主题党日”活动,被授予“云顶体育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一米阳光”党员支教宣讲服务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服务团队”;学院团总支被授予云顶体育“红旗团总支”。 2021年,学院党总支被授予“烟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学生党支部被评为全国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

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涌现新成果

学院坚持引进、消化和吸收外方优质教育资源,秉承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与多样性才能的发挥,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教学中采用过程评价与多元化评价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培养熟悉国际规则、具有跨文化胜任力和国际就业竞争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持续加大学风建设力度,强化纪律约束,实行量化考核,积极构建“违纪必究、服务为本、综合发展”的学风建设体系。学生挂科率、违纪率分别下降38.7%和60%,韩语TOPIK、雅思托福、英语四六级等语言类考试通过率达59.86%,较之前上升6.12%。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专业成绩排名均位于同年级同专业前50%。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优化科创队伍建设,开展“走进企业促交流、成果转化助提升”活动,探索构建“项目立项—竞赛打磨—学创融合—科创育人”体系,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五年来,在校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荣获全国银奖2项、铜奖1项及省级以上奖励12项;获授权专利11项;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EI收录2篇,学院荣获教育部优秀工作案例奖。

打造多元化就业理念,扎实推行“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以生涯规划指引为导向、以技能提升为根本、以信息服务为保障”的就业帮扶机制,学生就业工作“多点开花”。2022年,学院毕业生国内升学深造率超过23.37%,其中51.47%的考研学子被“双一流”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国外就读学生占比13.75%,其中70%的学生成功在境外考取研究生,整体高质量就业达57.73%,用人单位好评率均在95%以上。

坚持创新驱动,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为契合学校发展海洋特色学科战略,学院积极与中船集团、中航科技、烟台中集来福士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大型浮式结构物、深水油气平台、海洋牧场、智能船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2020年,学院组建以突贡专家滕瑶教授领衔的海上航天装备技术研发团队,主动对接国家海洋与航天强国战略、践行海洋强省及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促进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与航天、控制、信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突出海洋高端装备与航空航天交叉融合研发特色。2020年底,联合航天一院、航天五院、中科院力学所空天飞行技术中心、中集海工研究院、中船集团709所、海军航空大学、东方航天港等国内科研院所,获批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依托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发挥协同单位相关人才、学科、基地等优势资源,开展学科交叉前沿探索和产业急需的共性技术研究,有力地提升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建设水平。2021年,学院获批“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标志着学院学科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院坚持“以工程应用引领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提升工程质量”的科研工作理念,围绕近浅海结构物环境适应性、船海装备智能设计与数字孪生、海洋特征装备集成、海上绿色能源装备开发四个方向,开展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攻关研究。通过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增强学科与学科、科学与技术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努力将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成为面向高端海洋装备、航天发射、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截至目前,海上航天装备技术研发团队已经四次深度参与并成功助力国家海上商业卫星发射,助力将23颗卫星送入太空。承担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海上卫星发射与回收”等重点研究课题14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授权10余项,研究成果入选“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团队成员先后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研发的“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支持装备”获中国工业设计奖金奖。

坚持人才强院,师资队伍实现新跃升

为突破海洋高端装备研发领域的发展限制,高起点、快节奏构建学科研究体系,提升学科发展水平,为专业建设提供支撑,学院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继2019年引进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巩庆涛博士之后,2020年学院全职引进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集海工研究院总工滕瑶研究员,全力组织带领学院教师开展海上航天装备相关的科研和平台建设工作,构建“学科+领军人才+团队”的人才工作组织模式。与此同时,2020年,学院又先后柔性引进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彭昆雅研究员、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副总指挥金鑫研究员、中船集团709研究所首席专家夏学知研究员为我院特聘教授,协助学院进行人才队伍及科研方向规划建设。高端人才的引进,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师资力量专业背景分散、科研实力不强、拔尖人才不足等制约学院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瓶颈,也为培养海上航天装备研发领域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夯实了基础。

目前全院有博士学位教师23人,占全体专任教师的85%,年龄集中在30-40岁之间,研究方向分布在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依托海上航天技术创新中心平台,通过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正逐步建设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积极学习交流、勇于攻坚克难的创新群体。

坚持开放合作,国际化办学呈现新格局

学院学习借鉴韩国蔚山大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与多样性才能的发挥,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以及过程评价与多元化评价方法的结合,努力培养熟悉国际规则、具有跨文化胜任力和国际就业竞争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中外高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质量管控机制,共同组建国际化师资团队。引进的外方课程占该全部课程的1/3以上;引进的专业核心课程占全部核心课程的1/3以上;外方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占全部专业课程门数的1/3以上;外方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时数占全部教学时数的1/3以上。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科研合作,邀请韩国高校和现代重工、韩国船级社等同行专家共同组建机电一体化、波浪能发电、海上无人船等中韩国际合作创新团队,开展联合研发。学院本科生在外方教师指导下研发的 “多自由度双浮体式波浪能发电装置”“海上无人船充电装置”“基于视觉检测的海上垃圾回收转运装置”等成果,在“挑战杯”等省级以上创新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学院积极探索中外教育文化融合新思路,坚持课上课下相衔接,课堂上采取创新型、应用型互助教学模式,丰富韩语文化教学内容,提升韩语学习自趣味性和自主性;课堂下创建韩语文化第二课堂品牌活动,举办韩语主题文化节、中韩歌曲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读书节、韩国文化等特色活动。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利用校内的国际交流机构增强文化认知,提高汉文化交际能力;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到韩国进行文化研修活动。成立省级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山东省与韩国研究交流中心,定期发布研究报告,举办学术及双边交流活动,推进山东省与韩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依托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云顶体育东北亚研究院,组建中韩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团队,围绕中韩文化交流史上深有影响的“戚继光军事思想与朝鲜半岛”“徐福东渡与韩国徐福文化”两大主题潜心研究,获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坚持国际性、开放性、现代性的理念,对学院教学楼进行升级改造,将中、韩文化元素汇集融合,将国际性体现在办学各个细节之中,努力营造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的育人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